M.A.R.C.-四驅車競技研習會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

 
首頁Latest images會員註冊登入

 

 擾流板的功能

向下 
5 posters
發表人內容
timwang

timwang


文章數 : 19
注冊日期 : 2010-05-30

擾流板的功能 Empty
發表主題: 擾流板的功能   擾流板的功能 Icon_minitime6/18/2010, 06:24

這是我剛剛做好的 Magnum Saber.原來不裝尾翼的時候測試在過交換到時發現尾巴會抬的比較高.想說應該是屁股太輕的關係.
後來我將尾翼給裝上再做測試..這次竟然變成抬頭飛車.. Question
最後想想...好吧.竟然這樣就把尾翼裝在前面好了.
怪怪..再測試的時候又不飛車了而且先前會抬尾的現象也沒了.不知板上個位先進是否有做過類似的測試呢?
(p.s : 這輛車馬達是Hyper dash 2 , 齒比 4:1)
改裝前..會抬頭飛車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
改裝後照.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
回頂端 向下
ㄚ杰

ㄚ杰


文章數 : 225
注冊日期 : 2009-08-24
年齡 : 47

擾流板的功能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擾流板的功能   擾流板的功能 Icon_minitime6/21/2010, 12:23

前面壓住ㄌ~速度不會變慢ㄇ????
回頂端 向下
timwang

timwang


文章數 : 19
注冊日期 : 2010-05-30

擾流板的功能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擾流板的功能   擾流板的功能 Icon_minitime6/21/2010, 16:11

ㄚ杰 寫到:
前面壓住ㄌ~速度不會變慢ㄇ????
加擾流翼之後速度的變化感覺不大,可能是家裡軌道太短的關係吧.
後來去弄了一套可調式擾流翼裝起來就變成這個樣子了...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
回頂端 向下
小翁
Admin
小翁


文章數 : 1988
注冊日期 : 2009-08-24

擾流板的功能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擾流板的功能   擾流板的功能 Icon_minitime6/21/2010, 17:49

這個問題得請教一下小李跟鉉燁了...他們有實戰經驗...... 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
回頂端 向下
AI




文章數 : 3
注冊日期 : 2010-06-10

擾流板的功能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擾流板的功能   擾流板的功能 Icon_minitime6/21/2010, 23:04

用最簡單的話語闡述空氣力學


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 F1賽車都會在實驗室裡模擬各種不同的氣流。
飛機利用機翼、運用氣流才得以翱翔於天際,而單座位賽車也必須利用擾流翼來提昇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。在地上跑的與天上飛的,雖然給人截然不同的印象,但是飛機機翼與賽車擾流翼,卻都是依據同樣的基本概念所研發出來。

「下壓力」這個字,已經成為談論賽車性能時必會出現的詞彙,也是評論賽車設計是否成功時經常可見的一個字眼。從這一點來看,可以了解到在空氣力學的領域中,「下壓力」可是攸關於賽車性能的表現。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氣流的路徑。
正因為下壓力的影響之大,所以目前各類型比賽裡的參賽車輛,幾乎都必須仰賴下壓力的幫助。這個情形在越野賽車上也看得到,目前的WRC賽車在某些賽道上也有效運用擾流翼。

以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說明,如果將飛機機翼的表裡兩面倒反過來,就是賽車上所配備的擾流翼。飛機的機翼是用來產生浮力的,配備在賽車上的擾流翼則是反過來,利用空氣力量將車體往下壓向路面。

因 此,賽車擾流翼的作用剛好與飛機機翼相反,但是從空氣力學的角度來看,兩者所運用的原理可說是一模一樣。換言之,飛行中飛機所承受到的氣流與機翼的搖擺方 式,其實與發生在賽車上的情形具有共通點。各位讀者如果有機會搭乘飛機時,而且運氣很好能夠坐在看得見機翼的座位時,請仔細觀察機翼的動作。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 牛魔王輔助翼是McLaren車隊首先開發出來的空例套件。
數十年前,俗稱「香腸車」的F1賽車上並未配備擾流翼,而且整個車體的設計與構造與今日的F1賽車完全不同,而且 胎寬較窄。但是後來,F1賽車的車體變成流線造型,也開始裝上前後擾流翼,車胎變得較寬,車身高度也變得較為扁平,車身設計的演化速度越來越快。這樣的改 變是因為F1賽車的時速已經超過300km/h,當車速過快就會產生「離心力」。

在比賽當中,如果想要超越前車,都是利用進入彎道這段時間來進行攻擊。假設過彎時的速度以往為100km/h,現在提升到200km/h時會發生什麼情形?當過彎速度大幅加快時,將車身的離心力會變得更大,倘若不理會這股力量,還一昧地加速過彎的話,賽車一定會側滑出場。

為了對抗這股強大的離心力,賽車設計師利用將車身由上往路面壓住的力量,以消彌所增加的離心力,這就是所謂的運用下壓力。除此之外,為了因應過彎車速的加快,當然還需要提升懸吊系統(也就是所謂的機械下壓力)、輪胎等部份的性能。

總之,賽車場可說是眾多彎道的集合體,因此賽車如何加速成功過彎就成為一決勝負的分水嶺。這也是各車隊的賽車設計師紛紛運用下壓力的原因。附帶說明一點,當賽車的過彎性能越好,賽車手所承受的橫向G值的比例也會隨之升高,特別是賽車手頸部所感受到的G力更是極為強勁。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 現今F1賽車的側邊輔助翼板已經非常多樣化了。
有效運用下壓力,配合一套抓地力優異的輪胎,對提升車身穩定性是十分有幫助的。在談到賽車的操控性時,轉向不足以及轉向過度,是常被使用到的專有名詞。
有的車手喜歡在操控上偏向轉向不足,有些則喜歡帶些轉向過度,但是基本上,賽車操控性最大前提是必須做到中性轉向,因此車隊的技師們才會埋首於懸吊與輪胎間的幾何配置。不過在不改變懸吊系統等底盤相關結構之下,其實也能夠改變賽車的操控特性:利用下壓力。

當 賽車出現轉向不足的現象時,只要增加前輪的抓地力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如果在不改變輪胎與懸吊的前提下,該如何增加前輪的抓地力呢?如果要消除轉向不足的 問題,一般而言,就是調高前擾流翼的上揚角度,就能增加車頭的下壓力,進而提升前輪的抓地力。如果發生轉向過度,同理將尾翼角度調高,車尾的抓地力自然變 佳,轉向過度的問題就可以解決。

雖然調大下壓力可以解決操控性上的問題,但這卻會造成另一個弊端,那就是增加的阻力,也就是說賽車在直線 上的速度會變慢。這對超車之地點較少的賽道、或是高速型賽道而言,都是會直接影響到整體成績的,那這是否也意味著在高速型的賽道中,應該盡量排除運用下壓 力呢。錯了,以賽車空氣動力學角度上來看,下壓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。
近來針對各賽道的特性,開發出所謂「特定賽道使用的空氣力學套 件」,這種情形已經是F1裡普遍的現象。當工程師得在下壓力與阻力之間取得平衡點時,一些小型的空力組件因而誕生,這可以在盡量不調大前後翼角度的同時, 提供賽車一定程度的下壓力。破風板、側箱頂置小翼、車側收尾式上揚翼板、車頂牛魔王式翼片(McLaren與BMW- Sauber車隊)等,都是近幾年所研發出來增加下壓力的產物。

目前F1賽車的空氣力學領域中,如何追求在減輕阻力與有效利用下壓力之間取得最佳的妥協性,正是各車隊空力部門所努力的範疇,但這個理想在短期內似乎不容易實現。
回頂端 向下
mini-fan




文章數 : 5
注冊日期 : 2010-06-07

擾流板的功能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擾流板的功能   擾流板的功能 Icon_minitime6/23/2010, 13:40

個人意見﹕ 以四驅車的大小﹐它的速度是滿快的﹐加上塑料及纖維制的輕量車身﹐其實空力對車子的速度和穩定性還是有相當的影響。
個人經驗: 同一個底盤﹐用Lightning Magnum 和Blizard Sonic, 重量差不多﹐但是速度就有明顯的差別
回頂端 向下
timwang

timwang


文章數 : 19
注冊日期 : 2010-05-30

擾流板的功能 Empty
發表主題: 回復: 擾流板的功能   擾流板的功能 Icon_minitime6/23/2010, 16:14

原來的S-1底盤太過軟弱所以把車殼跟空力套件移植到S-X底盤上.感覺跑起來更加穩定了.
[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。]
回頂端 向下
 
擾流板的功能
回頂端 
1頁(共1頁)

這個論壇的權限: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
M.A.R.C.-四驅車競技研習會  :: 四驅車討論 :: 田宮各車系底盤綜合討論區-
前往: